当机器人在春晚丢手绢,我们看到了什么?
蛇年春晚的舞台上,有一幕实在太让人难忘:一群身着小花袄的机器人,一本正经地扭动着身躯,转起了红手绢,那模样,既带着科技的冰冷感,又透着浓浓的喜庆味儿,两者一碰撞,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出来了。
机器人登上春晚,科技与传统的奇妙碰撞
这些机器人可不是普通的 “铁疙瘩”,它们来自宇树公司,据说舞台上的表演型号一台就要 50 万元,而基础版产品价格是 9.9 万元,这价格,已经让大规模民用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。乍一看,黝黑的外表,少了点金属光泽带来的那种酷炫科技感,配上机械的秧歌舞姿,怎么看怎么觉得滑稽。可当它们熟练地转动手绢,甚至还能完成抛接动作时,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—— 原来现在机器人的动作复杂度已经这么牛了!
这独特的风格,可不是国师的审美跑偏了。在原版的《澳门 2049》里,机器人的科技感十足,可到了春晚的《秧 BOT》,画风突变。一方面,肯定是为了契合春节喜庆热闹的氛围,过年嘛,就得红红火火,热热闹闹;另一方面,也是想稍微收敛一下,别让人觉得这只是一场单纯的科技实力炫耀秀。
这些年,中国发展得太快了,就像一个低调的学霸,闷头努力,还总被人说 “土”。好多人都没意识到,中国的科技和工业水平已经站在了世界前列。这次春晚机器人的亮相,就像是一个宣告,藏不住啦!日本网站 niconico 转播春晚时,弹幕里日本网友都在讨论,觉得这是中国在展示技术和军事实力呢。
一个月的大事件,见证中国实力的爆发
近一个月,大事件一件接着一件,让人目不暇接。六代机上天,那矫健的身姿划破长空;076 下水,激起千层浪,彰显着强大的海军实力;中美小红书对账,把新自由主义金融帝国的那点 “家底” 都给翻出来晾晾;还有 DeepSeek,直接让纳斯达克崩盘,好家伙,这一系列操作,就像一串密集的鞭炮,宣告着某个新时代的开始。
我们走到这一步,太不容易了。如果说中国开始 “不藏了”,那不是因为我们爱炫耀,而是只有亮出实力,才能更有力地告诉世界:我们热爱和平。中国人可不是天生就热爱和平,在古典时代,哪有真正的和平?那时候,边界之外,古中国忙着构建天下秩序,和欧洲的玩法截然不同。近代被列强欺负惨了,国族意识觉醒,共产主义思想引入,反抗压迫、追求平等与和平,就刻进了我们的骨子里。
但热爱和平可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,秩序的掌控者可不会轻易相信你,他们觉得你没资格谈和平。所以,以武止戈,这是老祖宗的智慧,也是新中国一路走来的现实教训。现在,我们可以底气十足地说:中国人发明火药做爆竹烟花,是因为热爱和平;制造机器人在春晚上扭秧歌丢手绢,是因为热爱和平;用无人机蜂群搞节日庆典,还是因为热爱和平。
春晚背后的深意,社会发展与共同体构建
今年春晚还有个细节很值得琢磨,取消了对港澳台表演者的地区标注,这可是个明确的信号。这些年,春晚可不只是一场简单的节日娱乐盛宴了,它更像是一个展示中国形象的大窗口,在民族与流行、全国与地方、传统与现代、两岸与世界之间找平衡,回收中华文化的定义权。去年春晚,汉唐宋明四制汉服同台,还有长安三万里和胡德夫的节目,都是在传递一种融合的信号。
当下中国,要整合古典与红色两个传统,融合民族共同意识,完成两岸三地国族身份的统一,任务艰巨啊。而这一切的前提,就是生产力和科技军事实力的发展。今年春晚,妥妥的一场工业实力秀,主舞台规格全球独一档,宏大又华丽;分会场美轮美奂;无人机群、新能源汽车、机器人,这些中国工业新名片纷纷亮相,和欧美那些暮气沉沉的场景比起来,咱们就是朝气蓬勃。
舞台上,抗美援朝英雄、解放军战士、工人、外卖员…… 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形象出现,也在提醒我们,社会成果是怎么来的。在发达工业社会,很容易出现有人坐享其成的情况,生产端和消费端一分离,人们就容易忘了社会根基,被利己主义腐蚀。对中国这么大的工业社会来说,得时刻警醒,维护共同体建构,让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荣耀。
可现在社会矛盾也不少,阶层矛盾、身份矛盾、代际矛盾…… 春晚在这点上有点无奈,语言类节目这几年越来越不好做,想搞笑吧,不好笑;涉及社会话题吧,又容易踩雷。我看春晚的时候,跟网上小伙伴吐槽:“今年语言类节目只要别出大篓子,就算无聊点,无功无过,这春晚评价肯定差不了。” 结果还真被我说中了,节目感觉都只演了一半,不过好在没出大问题,好多人都觉得今年春晚是这些年最好的一届。
DeepSeek 引发的思考,科技变革与社会走向
再说说 DeepSeek,这可是个大杀器。R1 发布后,《黑神话》的冯骥发微博说这是 “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”,“知识与信息平权往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”。确实,R1 只用了二十分之一的成本,就达到了 gpt o1 的水平,把全世界都震住了,纳斯达克都吓得瑟瑟发抖。这么优秀的模型还开源免费,咱们普通人都能享受到 AI 的便利,可这也带来一个灵魂拷问:我们的社会该往哪走?
前两次工业革命,带来生产力和科技进步,也改变了社会形态。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根本,可多数老牌强国,要么去工业化,信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脱节;要么只玩点信息革命的表面功夫,拒绝深层社会变革;要么根本没掌握主导权,被美国拿捏发展上限。德国的工业 4.0 变成工业 0.4,老欧洲和互联网平台、AI 基本绝缘,日本老点错科技树,死守油车产业,都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中国要是停留在二次工业革命水平,永远追不上美国。所以 90 年代,中国果断拥抱第三次革命,国有经济完善基础设施、促进技术扩散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,市场经济让中国从资本稀缺变成资本过密,两方面一配合,信息革命飞速发展。从 VIE 架构到本土互联网巨头崛起,从共享单车、网约车到 AI 技术快速推进,中国对新事物从不犹豫。
但变革总是有代价的。生产力质变,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也得变。互联网时代,中国社会结构已经重塑,可在 AI 带来的知识平权和信息平权面前,这才刚开始。彻底的知识平权和信息平权意味着什么?社会自发形成的分工结构、市场经济的一次分配、企业主导的生产形态,都得重构。社会要么走向赛博朋克那种极端,要么更彻底地走向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。
一直以来,生产力与社会关系、经济基础与上层社会的关系,我们都在摸索。不是说生产力决定一切,而是质变后的生产力,是新社会范式的实践基础。那怎么让生产力质变呢?得有正确的实践方向,欧美就证明了,高科技不一定转化为生产力,搞不好还会倒退。
中国人努力这么多年,终于接近质变奇点,没走那些歪路。可一旦达到奇点,更革命性的挑战就来了。不管我们愿不愿意,这个进程不会停。现在,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这样,强烈呼唤新的生产和经济关系。这是一场宏伟又浪漫的征程,就像我们用火药做烟花,用机器人扭秧歌丢手绢,用新能源汽车制造灯光秀,用无人机蜂群搞庆典,我们用独特的方式,守卫和平,迎接历史的考验。未来会怎样?谁也说不准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中国人不会退缩,会在这伟大的实践中,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。
